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特色亮点>>校长观点>>阅览文章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灵动起来

作者: 潘来强 发布时间: 2020/12/4 10:20:57

灵动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灵动的课堂, “教”与“学”有机统一,和谐一致。教师把“循循善诱”调谐到学生“思考”、“讨论”、“争论”、“交流”、“体验”“领悟”上。灵动的课堂,师生交往、互动,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新时代呼唤“灵动”的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他们认识、体验感悟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因此,它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社会,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动,让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形成品德,并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

学生主动,决定灵动。

 “儿童的认知全来源于活动。”只有在活动中观察、认知、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于是,近几年来,“课堂活动化”因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而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课堂活动化”才有学生主动唯学生主动,才有课堂灵动。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首先要坚定一个信念:通过活动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性活动场,让活动成灵动的音符。其次要努力使自己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另外还要指导与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并在活动中自觉活动、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评价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1“生活”,让每个学生都主动。

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活动应该是一个再现生活的载体,一个现实生活的模拟场景。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导行。为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使学生感觉真实,感觉亲切,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主动参与。

2“放手”,让每个学生都行动。

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出生机与灵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不只是几个会表演的学生。教师要将情感、技能、知识的教育融合在精心组织的知识竞赛、小组合作、情景表演等各种活动中,除了要让每个学生都要有自主参与的欲求,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都有自己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这样,每个学生才会主动起来,真动起来,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有教无痕便会成为可能,教师无需“声嘶力竭”也能导演课堂的精彩。反之,教师只顾自己“宣讲”“提问”,不给学生主动选择、体验、解决困难的机会和实践,学生就会被动或者“假动”。这样的课堂要么“一潭死水”,要么只是几个优秀者“配合”老师制造着“热闹”,绝大多数人只是“静观其变”,甚至“无动于衷”。

3“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心动。

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要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再在此基础上,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成为和谐的整体,最终促进少年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所以,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成为学生真切感悟的载体,学生才会真正“心动”。由“心动”到行动,课堂才有真正的灵动。

二、教学开放,促进灵动。

开放式教学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做到各种知识的相互渗透,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的网络。同时,开放式教学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正需要这样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更具生命力,才更受学生们的喜欢。

1 开放教学内容。

因为课本只是一个蓝本,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既要善于利用,又要敢于跳出。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更需要它的课堂教学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

开放课堂教学内容,要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导演”、“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情绪上所感染,行为上有所习得。

2 开放教学空间。

道德与法治教学已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生可自愿结合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和开展研究。他们可以亲自去观察,采访、找资料、比较、分析、讨论,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使书本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成为整个学习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成了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的一个平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真知,促进自我发展,完成自我塑造。

3.开放教学时间。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功夫不但要在课本之外,还要在课堂之外,课后的延伸必不可少。因为学生获得认识要在生活实践中的道验证和加深,学生课上习得行为方式要在实践中锻炼养成习惯。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间必须开放。

可见,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和陶冶。

三、评价多元,推进灵动。

品德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在品德课堂进行有效即时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打造丰富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老师在教学中把握品德教育的瞬间机遇,通过有感情的巧妙的多元化的有效评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堂就会闪现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生成灵动的课堂。

1 情感上多投入。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品德课要达到育人的实效,更要注意教师评价时的“情感投入”。我在德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评价动情。首先评价“夸张地表扬”,放大每个孩子的优点,只要有亮点,一定高度地表扬激励,这对孩子课堂上的自主表现将带来无穷的推进力。其次,我的评价也做到“一个不能少”。只要孩子参与就会得到我的“鼓舞”和“激励”。于是,参与课堂活动不再是“优生”的专利,“干部”的特权,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再有,我的评价是动态的,是渐进式的,学生的每次参与都会得到评价与表扬,在每次的表扬激励下,“不由他不进步”。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新进步”,孩子们在课堂活动中快乐成长着,他们的德行素养不断上新台阶,实现着“螺旋式发展”。

2 过程中多类别。

多姿多彩的评价会给学生无痕的教育,课堂也会课堂呈现出另一份精彩!我在教学中使用了形式多样的评价。一是激情引导式。开讲之际我总用激情的赞美之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倍受鼓舞,积极投入。二是点拨激励式。我的评价、点拨总会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的能力。我的评价总是激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沟通、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一步步悟出其中的真谛。三是温情提醒式。当孩子的认识有所偏偏差,我从不斥责,总是“温情拨航”。四是总结稳固式。课后,我的的评价总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一种教育无痕的感觉。

3 参与者多主体。

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教师往往更多地注重自身对学生的评价,而很少关注同学、家长、其他老师等的评价。而同学、家长、其他老师等多主体都参与的评价,是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能使评价更有效。同学、家长、其他老师等人的评价更为我们的课堂评价打开了一扇窗户,一副副灵动的风景迎面而来。

学生自评,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激励自己不断向前,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学评价,教师要对参与评价的主体应进行相关的指导,建议评价者用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被评价者,尽可能地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建议。让学生通过评价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评价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家长的评价,老师要让家长通过参与孩子的评价,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从而配合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老师还可以听课教师参与评价,形成和谐对话的课堂氛围。

不难看出,课堂评价教师通过真情的表达、恰到好处的点拨,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使教学达到令人难忘的艺术境界,给思想品德课注入了活力,生成灵动课堂,使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

综上所述,活动化课堂、开放式教学、多元化评价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灵动起来的有效途径和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