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成果留存>>阅览文章

综合实践校本化实施之路,越走越宽广

——也谈“水研究”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徐光才 发布时间: 2016/10/28 8:44:00

南京市板桥小学 潘来强

敢问路在何方?——我们的实施路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综合性、发展性及经验性课程,具有强制性。但它不像学科性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依赖于学校的开发实施。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它的建设与实施就成了各校的难点,它也成为了校长领导课程的着力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依托,同时可以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内容的综合性。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策略是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其他三方面:一课时上劳技课,一课时上信息课,一课时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之中,同时包括其他学校已有活动的有机整合和融入,架构起了主题探究式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也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流程:分析校内外资源→考虑已有实践→学生确立探究主题→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凸现“校本化”。下面我以“水研究”主题活动为例,作简要汇报。

路在脚下——我们的校本化实施行动

1.主题确立依赖学校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虽是必修课,但必须灵活开放,要因地制宜,主动适应各地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学校和班级的情况,还可以和当地经济与社会联系起来,主动设计能够促进当地政治经济的活动项目。

板桥河直接流入长江,以前的板桥,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致,历史上也曾多次遭受水患,现正走向城市,原先水系被破坏,水源污染严重。孩子们有了了解水、研究水、节约水、保护水的需要和行动,于是就有了“水研究”专题系列活动。

2.内容设定依托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服务”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

我们的“水研究”就是建立在板小“节水娃”志愿行动、科技行动基础上的。他们在母亲河边调查,在社区宣传保护水资源,在校内家庭开展节水行动。

3.活动过程依靠学生自主。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始终坚持指导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工作。

请看 《亲近家乡母亲河》一课,实际上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汇报:学生汇报调查得到的:“母亲河哺育了板桥人民”、“母亲河轻度污染” →提出问题——保护母亲河→小组合作制定行动方案→交流活动方案,以后还会有方案实施、活动小结、成果汇报等。

4.课时安排依照实际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规整的课时安排不能适应,必须实行弹性课时制。这是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的示意图表。

5.课程评价依据激励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一定标准对学生进行活动最终结果的科学性分析。所以,用试卷、用技能检测等方式应该是很不合适的。

我校创造了很多重激励的有效做法:建设与“成长记录”同步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通过主题汇报会、精选成果参赛、专题展示活动等进行评价。

6.课程推进依乘校本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这是我们的解读)而两者是可以相融的。校本课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活动可以成为综合实践的内容;同样,综合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特长发展、凸现学校特色的活动也可以发展成为校本课程。

于是,我们的首套校本教材《小小水博士在成长》出炉了。教材主要安排了“水研究”活动系列:三年级主要认识家乡的水,四年级研究家乡的水,五年级到我区活动中心去研究水,六年级学习“节水娃”开展节水环保行动。

踏平坎坷,成大道——我们的践行成果

一开始,老师们不相信的:语数外均分不名列前茅的板小孩子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胜出?几年过去了,孩子们的表现令人骄傲。

以水研究为主打的科技教育硕果累累,在全国、省、市、区竞赛中获奖百余次。125月,市“五小”现场答辩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133月,代表我市参加了“省第24届科创大赛”获一等奖。136月,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荣获二等奖。此次大赛共有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青少年2462项作品参赛。……

板小先后被评为“全国环保教育基地”、“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科技教育优秀基地”、“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市优秀乡村少年宫”、“市科技星光基地学校”。

一路豪歌,又出发——我们的理想愿景

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无疑是给第八次课改的答卷。其实这道题的分值很大,也是很难回答的主观题。我们的答卷应该永远没有交卷的时候。

我们未来的任务依然较重。例如,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还不够丰富,还没有真正实现“学生自己选择主题、方式和教师”。再如我们的课程,也没有形成“自选超市”,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各位,我汇报的小标题用的都是《西游记》插曲《敢问路在何方》的歌词,说了我们的思考与探索。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是一条通向“真经”宝地的道路,但充满坎坷和艰辛,好在我们已有回答,那就是“路在脚下,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