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南京市雨花台区雄风路69号
单位 南京市板桥小学
板桥小学是南京市首批融合教育实验学校,也是南京市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市特殊教育有功单位。学校融合教育团队由潘来强校长任组长,他曾担任雨花台区资源管理中心主任,现担任区特教中心顾问,同时又是“鼓舞”理念的倡导者、建设者和实践者,欧虎副校长为副组长,分管主任郑荣琴老师,专职资源教师2人,随班就读实验组成员21人,师资充沛、条件完善。
学校始终将“鼓舞”理念贯穿于融合教育之中,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量身定制、资源教室辅助支持以及心理辅导等各种贴心服务,打造温馨家园,让特需儿童无痕融入。
一、坚持医教结合
学校定期邀请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团队工作站小行站负责人杭跃跃主任和心理咨询师韩璐女士为特需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对特需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专业的医学诊断与评估,指导资源教师对特需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通过医教结合模式促进特需学生健康发展。
二、坚持康教结合
资源教师在学校资源教室每周定期为特需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感统训练、言语训练、认知训练、心理辅导等补偿性康复训练。自主研发《南京市板桥中心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培养方案》,做到了特需学生“一人一案”。此外,应特需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康复需要,学校引进了校外康复机构为学生特设艺术课程,帮助特需学生建立新的学习领域,类似普通儿童的社团课程。
三、坚持社教结合
学校引进特教机构、康复机构多方力量进驻校园,参与到融合教育当中。与区特殊教育学校密切联系,互相学习合作。组建“融合教育联盟”,吸纳家长、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个别化教育项目,家长跟读成风景、各种志愿行动成特色,儿童互助共进成亮点,形成了“教育互惠”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普特融合
把特需儿童与正常儿童安置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坚持“普特融合”已成为教育必须。对于有特需学生的随班就读班级,教师授课内容调整为重点的课程适宜性改造及课堂内的适度关注。将“怀揣全面目标”与“调出适宜坡度”相统一,力求适度。
近年来,学校融合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潘来强校长先后在《现代特殊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中国教育报》等著名报刊杂志中发表相关文章;郑荣琴被评为南京市“融合教育最美教师”;《南京市板桥中心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培养方案》获南京市融合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鼓舞”理念下个别化教育项目校本行动研究》成为市级培养项目,已正式开项研究;市级课题《指向随班就读班级文化的“温暖教室”建设研究》等多个特教项目都在积极行动中大力推进。
未来,学校将继续高擎“鼓舞”的教育主张,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他们特殊的需求。支持、接纳、包容、尊重,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