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一线论文>>阅览文章

警惕LOGO教学中的3个误区

作者: 徐光才 发布时间: 2018/9/18 8:22:47

叶书文

【摘要】

LOGO语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西摩尔·帕伯特教授特意为孩子们设计的计算机语言。它是一种过程性语言,具有绘画、字表和会话功能,还能进行过程调用,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简单易学。2014年苏教版教材中已LOGO语言作为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必修内容,注重学计算思维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教师LOGO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误区,于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笔者从思维过程、基本几何知识、学生差异性方面分析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个人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优化LOGO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LOGO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操作中体会成功,在思考中得到快乐,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LOGO语言的魅力。

【关键字】LOGO语言、思维训练、误区。

LOGO语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西摩尔·帕伯特教授特意为孩子们设计的计算机语言。它是一种过程性语言,具有绘画、字表和会话功能,还能进行过程调用,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简单易学。学生用LOGO语言进行作画,其中的每一段线条,每一个图案,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具体算法的体现。可以说,学生设计作画的过程,也是学习与运用LOGO语言的过程。2014年苏教版教材中已LOGO语言作为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必修内容,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教师在LOGO教学中存在着思维训练的误区,于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

、侧重任务结果而非思维过程的误区

教学中,有些教师解完LOGO教学内容后,要学生任务结果和老师一样,就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而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讲解教学任务时,有部分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任务,结果和老师的答案看方法有不同,看似创新思维的体现,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下这个案例来谈一谈这种现象。

案例

教版5年级第11课参数的过程》

教学内容:学习定义两个参数的过程。

教学任务:让学生定义不同步长画出彩色的花瓣。

:同学们,刚才们利用定义不同步长的方法,画出了形状花瓣,同学们能画出彩色的花瓣吗?

:可以

:如何实现?

:可以设置笔颜色来实现

:如果我们将同的颜色也定义为一个参数,就可以画出颜色不同的花了。

(随笔者生操作,一个女学生只20就完成了操作,自信地举起了手。笔者走座位旁看到画的五边形花瓣,颜色各异非常漂亮。要表扬她时,却发现她调用过程中,只定义一个参数。笔者走上讲台,静地等学生完成操作。笔者想让她来一说操作过程,看她是如何思考的。

:请XXX演示一下操作过程。

生:我选择种颜色然后调用正五边形花瓣命令,输入步长再选择其它颜色进行重复执行

:画的很漂亮,速度也很快,同学们看一下她的操作,有有什么问题?

:她只定义了一个带参数的过程,不符合题目

:哪位演示一下你的操作。

笔者又请了一位学生演示了定义两个参数的操作过程。

: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好?为什么?

生(甲):觉得第一种好,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我觉得第二种对,的操作不符合题目的要,那肯定是错的。

……

堂上那女学生的操作,实际上是对定义两个带参数的过程操作层面的一种简化——与鼠标结合,调用一个带参数的过程。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但笔者在教学环节中否了她的方法,她忽视了节课的教学任务,如何通过定两个参数来优化程序的目标。

如何解决这样的只重任务结果不重思维过程的误区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思

1.定要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全方面地学习相关内容设置,有目标性层次性延续性的特点。明确的学习目标会使学生知道为何而学,如何如何应用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所学习的内容设计教学任务,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可能无法理解教师意图,我们要注意引导关注到学习内容上。借此课为例,前一个教学环节学习了一个带参数的过程定义方法,后一个教学环节中涉及两个带参数的过程定义方法,两个环节联系很紧。为了完成第二个任务,学生只想着速地完成任务,不思考题目的要求她就不能理解定义两个参数优点,后的学习中就不会动地去优化程序设计。由此可知,教学目标的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了学生应该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2.迁就学生的随意操作。

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错误地将重复的操作误为思维训练,只求结果不看过程,学生如何思考,教师无从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操作显得很重要。可能有读认为这种方式固化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散性思维的培养。但笔者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应该在规范的操作下进行。严谨、认真的操作看似无用,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却能使学习获得事半功倍效果。如LOGO中,各类命令与表达式的书写,键盘操作中正确指法的练习,看似无关紧要,在学习中却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思维要求学习者必须严谨缜密,而小学生是应该从小就养成样良好的习惯。

3.让学生学习错误的范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只重结果不注过程,重形式不重思维的方法,学生模仿他们,对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一门语言是没任何帮助的。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注重引导简单的、低层次的方法要去优化。如何去做呢,重点在于引导,宾塞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多些在教学中出现结果相同而过程不同的现,教师要加以甄别。引学生自己去现问题,再去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忽视基本几何知识解的误区。

教师在进LOGO教学中,及到的多基本的几何知识如:边、角、旋转多边形的边和角的关系等。很多教师觉得和小学生谈一些几何问题学生不易懂,而直接将结果告诉他们,告诉他如何用计算机语言表达所画出的图形,才是老师的首要任务,至于原因则不去介绍学生就只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

例如在教授正多边形的画法笔者通常通过正三角形来进行入讲解。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三角形的个角是60,延着前进方向120度就能画第二条边,再以此类推出第三条边。以长为60为例:表达为 FD 60 RT 120 FD 60 RT 120 FD 60 RT 120。再用REPEAT命令进行简化出正三角形的画法REPEAT 3[FD 60 RT 120]。这样学生只会猫画虎。后来我发现必须要对这些基本的几何知识进行讲解,并将几何知识LOGO语言的表达相结合,这样更便于学生学习。

笔者的做法是:分析清楚图形的基本特征。如果是简单图形,像形,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出正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边、角、边与角的关系内角和、外角各的关系让学生结合旋转和移动的知识将图形画出来,随后再用LOGO言去表达,这样就简单多了如果是复杂图形,像组合图形,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图形,考虑出这个图形是哪几个基本图组成的,形的特征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图形的特征与所学的LOGO表达方式结合起来画出要的图形来。这种将几何知识与LOGO语言相结合更益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培养

三、忽视学生差异性的误区

学生在学习LOGO语言中于个思维、学习兴趣、题目的难易程度等而造学习的效果不

笔者做过这样一个尝试:在教学《画楼梯》时,我设置了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让学生画一个步长是80,20长方形;第二个任务让学生画一个三层楼梯;第三个任务让学生画一个左边上,右边下的楼梯。我给10分钟让学生去完成这三个任务。果第一个任务100%的同学完成。第二个任务有80%的完成。三个任务只有40%完成

LOGO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以选择分层教学形式。这里的分层包含两个范畴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层次的学习个体。针对学习内容难易程度以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常规任务和挑战任务。规任务难度不要设置太高,照顾绝大多数学生。战任务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个体来说,相同的内容,不同的个体掌握的时间、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忽视这个问题,会使教学进度无法统一,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其他同学节奏。在这里笔者想到了利用同伙互助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的好的同学一般做完了就没有事了,就让他们去帮助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原因,用分析、讲解的形式帮助别人。这样会令早完成的学生不断地想办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去完成任务,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同时这种“小老师”的角色也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激发他们不断探索LOGO语言学习的兴趣。

LOGO教学,作为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抽象型计算机语言,如果不去关注他们思维过程,不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畏惧。分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从源头上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学习LOGO语言更加的容易,使他们在操作中体会成功,在思考中得到快乐,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LOGO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江苏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修订)》

2.张明 《青少年LOGO语言教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