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工作>>阅览文章

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作者: 徐光才 发布时间: 2015/10/25 15:13:28

项目类别:__________ 编号:_ _区县 (直属单位):雨花台区_

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_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腰鼓艺术走进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

研究领域:____基础教育____

课题主持人:___潘来强 卢江 _

所在单位:_ 南京市板桥小学 __

申报日期:_ 20116__ __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1.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封面左上角有“项目类别”、“编号”与“所在区县(直属学校)”三栏,其中申报人只须填写“”所在区县(直属学校)一栏,无须填写“项目类别”与“编号”两栏。

3.研究领域分为八大类:教育发展研究、教学及课程改革研究、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研究、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研究、教育信息化研究、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地方教育科研发展及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请申报人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填写封面上的“研究领域”一栏。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

4.课题主持人可以填写一人,也可以填两人,一般应有中级以上职称。课题核心组成员必须承担具体研究任务并提供子课题研究成果,限填10人。

5.“课题研究人员资料表”栏目中,“‘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为以下几种:A.主持全国或江苏省或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已结题;B.主持全国或江苏省或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但未结题;C.参与全国或江苏省或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D.未参与课题研究。“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目中,请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6.填写时,请认真阅读填写说明、申报通知和规划纲要,严格按照要求填写,态度认真负责,内容实事求是,表达严谨简洁,格式规范美观。《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宜控制在5000字以内,且两者内容须保持一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节各栏目空间。

7. 《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分别提交一式三份。填好后,请按《关于做好南京市201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程序报送。

一、课题研究人员资料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潘来强

1969.11

校长

小中高

教育管理

工作单位

南京市板桥小学

E—mail

Plq1969@163.COM

通讯地址

南京市板桥学

210039

13813827300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已结题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1.主持南京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已结题。

2.主持省级技术教育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艺术课程有效实践的研究》已结题

3.主持省级德育课题子课题《"弘扬志愿精神,实现自我完善"的实践研究》已结题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或市级以上获奖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获奖)论文的报刊(论文级别)、出版论著的出版社

日期

鼓·动大课间

《南京教育》

2009.12

乡村少年宫乐坏农村娃

《今日教育》

2008.10

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策略的探索

《科学大众》

2010.1

教学相长,腰鼓文化传承百年精神

《南京日报》

2010.8

打起腰鼓唱起歌——南京教育的文化名片

《今日教育》

2009.6

百年板小鼓声隆,民俗花开别样红

《今日教育》

2011.1

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成长

《现代教育科学》

2011.6

校本课程,在学校自己的土地上长成大树

《教师教育》

2010.10

《足音轻淡》(一)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6

《足音轻淡》(二)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6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卢江

1976.4

教科室主任

小高

教育科研

工作单位

南京市板桥小学

E—mail

bxjks@163.com

通讯地址

南京市板桥小学

210039

13611584909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已结题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1.主持南京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已结题。

2.参与省级技术教育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艺术课程有效实践的研究》已结题

3.参与省级德育课题子课题《"弘扬志愿精神,实现自我完善"的实践研究》已结题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或市级以上获奖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获奖)论文的报刊(论文级别)、出版论著的出版社

日期

选准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时机的切入点

《南京教育》

2010

交流,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

《教师教育》

2010










10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

职称

课题组中的分工

陈锦秀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教学管理

教育实践管理

赵松俊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德育管理

教育实践管理

尹寿虎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教学研究

课题资料管理

严朝胜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教学研究

教学活动组织

郭志龙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一级

科研管理

课题活动组织

方长学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后勤管理

课题推广

朱喜琴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德育组织

跨学科活动组织

范娟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艺术教学

学科教学实践

叶书文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信息技术

课题信息管理

徐光才

南京市板桥小学

小教高级

教学组织

学科教学实践

二、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价值

1.要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欢快热烈、深沉张扬的个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健康强韧、质朴雄壮审美观。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课程的资源,同时蕴含着体育、德育和智育的要素。我校对“腰鼓课程”的研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腰鼓文化”渗透到校园建设中,师生人手一鼓,“千人腰鼓”地区闻名,“校园腰鼓”多次参加市区展演屡获佳绩,“校园腰鼓”特色初见雏形。让腰鼓艺术走进课堂,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的皈依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教育自身寻求教育资源载体的发现,对我校来说,这是在原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和理论提升,同时,更是学生多元发展的有效促进手段

本次课题研究是在我校长期紧抓艺术课程和从事“校园腰鼓”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围绕课题,课题组学习了大量的课题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课题反思。板小艺术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被评为“南京市乡村少年宫”“体育特色学校(民俗)”,艺术学科国家、省、市级获奖年均超过200/次。《南京晨报》、《扬子晚报》、《今日教育》、《家教周刊》、南京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板小“校园腰鼓”教育的成果。板小自编教材《打起腰鼓唱起歌》获南京市校本教材评比二等奖;在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工作中,我校潘来强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腰鼓的校本开发应用》课题获市级一等奖;多位教师围绕“艺术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相关论文多次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开发艺术课程资源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社会对体育、艺术教育需求的提升,现有的体艺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教育部门不断开发新的体艺资源。而体艺资源的开发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新资源的来源问题,二是学生对资源的接受度问题。我们认为,“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腰鼓艺术走进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我们的课题立足点在于“学生多元发展”,其次,我们的资源来自于我们现有的校本优势。基于腰鼓艺术走进课堂的校本实践基础上,开发的体艺资源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们喜闻乐见,这一成果一定能够对学生多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研究的价值

1.以腰鼓为特色的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的。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小学艺术学科资源以课内资源为主,它存在内容单调、老化的问题,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现有的艺术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和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并实现学生能力的多元和艺术素养的多元。在综合已有的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我们拟进行的研究将从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和学生特点出发,开发腰鼓艺术的资源。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欢快热烈、深沉张扬的个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健康强韧、质朴雄壮审美观。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课程的资源,同时蕴含着体育、德育和智育的要素。我校对“腰鼓课程”的研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腰鼓文化”渗透到校园建设中,师生人手一鼓,“千人腰鼓”地区闻名,“校园腰鼓”多次参加市区展演屡获佳绩,“校园腰鼓”特色初见雏形。让腰鼓艺术走进课堂,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的皈依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教育自身寻求教育资源载体的发现,对我校来说,这是在原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和理论提升,同时,更是学生多元发展的有效促进手段

2.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还体现在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手段和策略的实践操作上。

我们的研究必须依托校本特色进行,这决定了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总结规律,提升理论,再推广指导实践的过程。在总结已有的腰鼓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要编订校本教材,推广腰鼓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实现学生发展,这是一个边实践边理论,以不断的实践促进理论提升,形成实践策略的过程。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界定

1. 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小学艺术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课程,也涵盖了部分体育课程(如体育舞蹈等)在内。小学艺术课程资源是指艺术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艺术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同样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围绕艺术课程标准,充分使用和不断拓展课程资源。

新的课程资源的出现,往往带来新的课程实施方式,带来新的学习和教学取向,这种要求对以往的课程教学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以及其他辅助资料的思维观念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恰当地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可以不断增强课程的生命力,并使课程本身更为丰富。

2. 学生多元发展:

多元指事物的发展到了一个很丰富的境界,有多种分类。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美】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更宽泛的看待“智力”这一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无能(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引申为,学生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而非定向的,每个孩子都应该尝试各个领域以确定自己的发展空间,每个孩子在一个领域内都应该尝试多样性的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教育的学生发展领域,学生多元发展既意味着教育者培养目标设定和方法手段使用的多样化,也意味着某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能力、思想品格发展的丰富性。

3. 腰鼓艺术: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腰鼓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欢快热烈、深沉张扬的个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健康强韧、质朴雄壮审美观,体现民族性格,蕴含前进动力,张扬民族文化的时代精神。

“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腰鼓艺术走进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我们将从“腰鼓艺术走进课堂”的实践入手,着力于开发和利用小学艺术课程资源,通过多元的艺术资源和教育手段,实现学生在艺术课程上的多元发展,以及德智体不同领域的多元发展。

(三)课题的文献研究

1.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元要求的提高,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比起国内艺术教育的单一化模式,西方国家的艺术教育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艺术首次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法国音乐教育学家提出,儿童对于音乐的成熟度是随着音乐体验的质与量的积累而逐渐提高的。德国的学校艺术教育鼓励由学生自己创造,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类似手工作坊的工场。在澳大利亚,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都容纳到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还有瑞士、匈牙利等国的教育学家,都在进行综合化课程的实验,在他们看来,各种优秀的艺术是一个整体,必须形成综合训练,才能发展对艺术较高和较广境界的理解。

我国教育部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进而明确提出了“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的要求。这是我们开展“小学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腰鼓艺术,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的基础。

其实,针对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了。重庆彭水县提出“开发乡土美术资源 享受校本艺术教育”;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开发了地区民族民间传统艺术遗存,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艺术教育资源,南京地区也有很多小学开展了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在幼儿教育领域,对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风味广泛。总的来看,结合地区、校本、生源特色,开发和利用艺术教育资源,丰满艺术学科教学是艺术教育的趋势和方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学习者自身具有学习能力;当学习符合学习者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习者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要以学习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情感体验的满足、内在精神的健康、创造力的激发为教学宗旨,重视个性的交往,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可能,为学习者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教育对象普及化理论: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它们在制定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

3.教育目标整体化理论:从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高度出发,从“纯粹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小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诚,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学会生存》P96)。

4.艺术教育途径多元化理论: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是多渠道、多层次的。

5.艺术教育方法个别化理论:所谓方法个别化,就是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基础上,重返开发她们的潜能。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学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揭示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价值;

2.通过腰鼓艺术走进课堂的实践研究,总结小学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3.通过对腰鼓艺术走进课堂的校本实践,形成民间艺术在小学课堂中作为课程的实施策略;

4.通过此研究,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的整体发展;

2.子课题设计(包括子课题名称及其具体内容)

1.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查我校艺术课程实施状况和学生艺术教育需求;对社区进行访谈调查,考查我校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社会反响和社会对艺术课程的需求,分别完成调查报告。

2.进行“腰鼓走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编写腰鼓校本艺术教材《打起腰鼓唱起歌》,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小学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完成课题课例、案例。

3.通过以腰鼓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走进课程的实践,鼓励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探索民间艺术课程的实施途径、手段和使用策略。完成课题论文。

4.建设和完善“校园腰鼓”特色,打造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3.研究重点

通过腰鼓艺术走进课堂的实践,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探索小学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手段和实践策略。

(五)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

2.对小学教育来说,“腰鼓走进课堂”、“民间艺术走进课程”,是实现德、智、体、美教育多元并重的重要变革;对小学生来说,这是实现学生能力多元化发展的强力推动。

3.多样化的艺术课程不仅充实了学校教育资源,也使学校教育更为全面和丰厚,从而提升了学校教育品质。

4.“腰鼓校本”的实现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腰鼓教学,它标志着学校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教育资源从单一走向丰富和整合。

2.可能的创新之处

我们认为,“小学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腰鼓艺术,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在学生多元化发展、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功用。

1.在研究内容上,“基于学生多元发展”指出了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腰鼓走进课堂”表明了课题以实践为主要手段,并紧密结合实践的操作特性。本次将从学校实践出发,讨论以腰鼓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走进学校教育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学校教育将更为丰满厚重,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这是课题研究对以往类似研究内容的突破和创新。

2.在研究过程上,本次研究特别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推动,突破以往验证性、实证性研究的封闭性。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上的最大特点。


1.研究的具体步骤与进度安排

研究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从艺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出发,在进行“腰鼓走进课堂”的实践基础上,运用采用文献分析、调查访谈、行动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校本实践,分析艺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手段和途径,探索民间艺术资源走进艺术课程的策略和方法,并提出实践性建议。

本课题研究将紧扣研究内容,在遵循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开发和利用艺术教育资源的途径和策略进行量的分析和质的研究,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研究内容采取不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2011.3—2012.3)。构建研究框架,进行文献查阅,完成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学习准备,梳理我校已有的课题实践成果,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本阶段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

实施阶段(2012.4—2013.7)。1.初步形成课题分工,确定课题实验班级;设计课题调查,并完成前期调查研究;2.对课题组进行详细的课题分工;完成大部分课堂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对“腰鼓走进校园”的课堂实践进行反思,对“民间艺术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系统分析;3.完成部分课题论文,并收集整理编辑成册;完成课题组调查报告;完成课题阶段性小结;编辑课题组专题月刊,通告课题研究成果。本阶段主要运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总结阶段(2013.8—2014.5)。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研讨会课题组资料收集整理;课题论文评比与编订成册;课题教学实录的整理;课题结题报告形成与修订;完成课题结题鉴定。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的设计

运用采用文献分析、调查访谈、行动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校本实践,分析艺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手段和途径,探索民间艺术资源走进艺术课程的策略和方法,并提出实践性建议。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网络、媒体,查阅书籍资料,构建研究框架,完成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学习准备

2. 调查法:设计课题调查,并完成前期调查研究,完成课题组调查报告

3. 案例法:完成相当数量的课题案例,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艺术课程开发规律性的研究和探索。

4. 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实践研究阶段对活动方案设计、组织形式和效果的分析。

5. 经验总结法:结合调查和案例分析,提炼校本腰鼓教育实践在艺术课程开发上的探索经验。

(七)预期成果(46项)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腰鼓走进课堂,实现多元发展

课题结题报告

2014.3

校本刊物《校园腰鼓》

校本教材

2012.4-2014.5

《鼓韵悠长》教育案例集锦

案例集

2013.8-2014.3

《流苏飞扬》教育课例集锦

课例集光盘

2012.4-2014.3

校本教材《打起腰鼓唱起歌》

校本教材

2012.4-2013.7

《校园鼓语》教育论文集

论文集

2013.8-2014.3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科研能力简介

课题主持人潘来强同志,担任学校校长职务,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在读,科研能力突出。2011年出版百万字的个人教育专著《足音轻淡》,近三年来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主持的“十一五”市级立项课题已顺利结题,课题结题报告会面向全市进行展示,获得高度评价。主持学校省级信息课题研究,参与省级德育课题子课题研究,课题均已顺利结题。

课题主持人卢江同志,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职务,本科学历,2011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长期的教科研工作培养了该同志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组织能力,主持学校教科室工作,近年来陆续获评为“南京市学校优秀教科室”“教育科研基地学校”“个人课题研究先进学校”等荣誉。主持了“十一五”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常务管理工作,课题已顺利结题。参与学校的省级德育子课题、省级信息课题工作,课题均顺利结题。

课题组核心成员大专以上学历达100%80%获本科学历,60%均为市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均为学校教学和科研骨干,热衷于教育科研实践,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和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绝大多数曾参与南京市“十五”、“十一五”课题研究,多人次获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研究、科研论文的一、二等奖项,科研实力突出,成果斐然。

2.课题研究基础

本次课题研究是在我校长期紧抓艺术课程和从事“校园腰鼓”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围绕课题,课题组学习了大量的课题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课题反思。板小艺术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被评为“南京市乡村少年宫”“体育特色学校(民俗)”,艺术学科国家、省、市级获奖年均超过200/次。《南京晨报》、《扬子晚报》、《今日教育》、《家教周刊》、南京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板小“校园腰鼓”教育的成果。板小自编教材《打起腰鼓唱起歌》获南京市校本教材评比二等奖;在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工作中,我校潘来强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腰鼓的校本开发应用》课题获市级一等奖;多位教师围绕“艺术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相关论文多次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3.完成研究任务的时间、经费投入、实验条件、资料获得等保障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市、区科研主管部门和我校的高度重视,课题组通过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网络学习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到研究中并分担具体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申报得到学校各科室部门的全力配合,在人员、设备、时间、经费等方面都得到全力保障,相信本课题必能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主持人(签章)

三、评审意见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公章):

区县教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区县教科室负责人签字(公章):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