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南京市雨花台区雄风路69号
单位 南京市板桥小学
(一)
确立专题“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主持引语:
踏莎行
半落三山,斜倚戴岳,百年风雨兴衰路,都说教诲曾辛苦,不废前行添几度。佳客云集,大贤在座,此时更胜夕无数,探究合作当自主,吾今遍种桃李树。
首先用一首踏莎行感谢**领导来我校指导我们“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工作,更感谢广大板小教师十年来对我们的课题给予的帮助、支持和积极的参与。
从2000年到2010年,从“十五”到“十一五”,板桥小学针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这个专题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十年。2000年初申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立项并顺利结题后,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课题证书,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明白了,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上,我们还有很多困惑,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所以,2005年,我们申报了现在要向大家汇报的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使板小课题研究有了延续性,更在于它凝聚着我们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这个专题的深入思考。
发言:下面我将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这一专题进行汇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但也包含师生合作和班级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教学中,由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杰克布斯等人认为,“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协同努力的原理和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如今在新课程呼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合作学习重新成为中小学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探索的一大热点。
但是,在我校“十五”课题的深入研究和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发现,随着课堂上合作学习方式的铺开,出现了大量为合作而合作,重视合作的形式忽略合作的结果,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教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议一议,个别优秀学生汇报一下,全班自动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学。对部分课例进行粗略分析,60%以上的课堂合作低效或根本无效,合作学习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效率,更浪费了教学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如何指导我们的教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合作学习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呢?使老师们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使用时机、使用方法、使用策略是当务之急。
第一步,杜绝为合作而合作的教学,在课堂上限制单调的合作学习方式(尤其是无原则无目的的小组合作)的使用。
所有学习手段都是为学习效果服务的,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就是有效的,反之则无效。我们在课堂上推广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让课堂更热闹,而是为了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所以,十年前,我们大力提倡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没有小组合作要打低分,而现在,我们大力提倡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必须有价值,有深度,有效果,否则就不要小组合作;十年前,我们提倡不要在课堂上进行问答式的教学,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行合作,而现在,我们提倡教师应该问,但是问要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学生应该答,答要答出思考的深度;十年前,我们提倡小组合作的方式,而现在,我们更欣赏直接将小组讨论放到全班的范围内,将小组合作扩展到班级合作,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班级教学时间。
第二步,让老师们知道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通过评价课堂的方式更好的掌握课堂。
一问一答的方式最直接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而小组讨论则相对要花更多的时间,如果能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实现有效的教学,就没有必要采用小组讨论。但是怎样确定教学是否有效呢?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学习的有效性是对合作学习及其它各类教学手段所取得效果测试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评价教学手段是否达成测试效果的一个指标。在我们测试学习的有效性之前,要确定一些指标说明哪些反映学习中的成功业绩,哪些反映出学习者的成功表现。
我们引入了“效度”这个概念。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在测量中要测的行为特征所具有的准确度,也就是说这个测验的测量结果与想要测量的内容的相关系数。
通过实践,整合了各类教学评价,我们制定了板桥小学自己的课堂效度表
课堂合作学习效度表(试用)
时间 | 年 月 日 午第 节 | 课题 | ||||||||||||
执教 | 学生 | 小学 年 班 | 评价人 | |||||||||||
评价项目 | 评 价 要 素 | 权重 | 评 价 级 别 | 得分 | ||||||||||
一级 | 二级 | A | B | C | D | |||||||||
学的方面 60分 | 参与状态 | 学生全员、全程、积极主动、饶有兴致地参与学习。 | 5 | 5 | 4 | 3 | 2 | |||||||
交往状态 | 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对话平等、友好、和谐、有效;学生能认真倾听、互助互学、共享共进。 | 10 | 10 | 8 | 6 | 4 | ||||||||
思维状态 | 学生在合作中能发挥自主、探究精神;能互相启发,见解有价值、有个性、有创意。 | 10 | 10 | 8 | 6 | 4 | ||||||||
实践状态 | 课堂合作活动有助于学习素养的提高;积累、运用、探究等实践活动贯穿合作始终,课堂合作形式多样、扎实有效。 | 15 | 15 | 12 | 9 | 6 | ||||||||
生成状态 | 课堂师生和谐生动,注重交流沟通。大多数学生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后续学习有信心;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素养都有所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 20 | 20 | 16 | 12 | 8 | ||||||||
教的方面 40分 | 教学理念 | 热爱、尊重、信任、赏识学生;准确把握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定位。 | 5 | 5 | 4 | 3 | 2 |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段重点突出;三个维度目标有机融合。 | 5 | 5 | 4 | 3 | 2 | ||||||||
教学内容 | 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并恰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课堂容量、密度恰当。 | 10 | 10 | 8 | 6 | 4 | ||||||||
教学过程 | 思路清晰,节奏合理;创设激励学生学习的情境;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对话有量、质保证;教学真实有效,预设到位,生成精彩;重学法和习惯培养;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手段真正服务于教学;评价多样,针对性强。 | 15 | 15 | 12 | 9 | 6 | ||||||||
教师素养 | 基本功过硬,有一定文化积淀;教态大方、有亲和力;有一定教学机智,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具有较强的科学预设与捕捉生成并有效处理随机事件的能力。 | 5 | 5 | 4 | 3 | 2 | ||||||||
评价要点 | 主要特色和优点 | 主要意见和建议 | 总分 | |||||||||||
等级 | ||||||||||||||
注:1、总得分90~100分的为优,75~89的为良,60~74的为中,60分以下的为差;
2、参与听课者,均要认真填写本表。
3、本表听课后交教科室保存,年度统一装订。
这个效度表的效度考察分“学”与“教”两个方面。“学”的方面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的方面考察在课堂上所呈现出的教师的教材把握、理念更新、素养表现和教法使用等方面。效度表关注两个关键词:“参与”、“对话”。这个效度表的使用时间不长,从我校老师们的使用反响来看,还存在量化不够,主观性强,操作不便的毛病,这也是我们期待专家们能给我们指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少老师认为有了这个表格,能让我们更明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
第三步,明确一点: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手段之一,它必须视情况和其它教学手段配合使用,共同为教学目标服务。
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它有自己的使用方式和适用范围,绝对不是万试万灵的灵丹妙药。指望靠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学习的一切困难是不可能的,合作学习必须与其他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才能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