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南京市雨花台区雄风路69号
单位 南京市板桥小学
电池盒
教学目标:
1.能参照电池盒样品,完成电池盒的制作以及内部线路的连接。
2.会识别电池的正负极,知道电压是电池的重要参数,知道电池首尾组合(串联)能提高电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与制作一个电池盒。
教学难点:确定电池盒尺寸;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池、木块、铁丝(或铜丝)。
学生准备:了解电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唤起需求,引入项目。
教师:用“两节电池、一只小灯泡、几根导线”演示:让灯泡亮起来。
老师一人难以完成请学生帮忙扶住电池、并将线头压在电池上—表现“麻烦”的情景。
不要学生帮忙,改用电池盒—表现“方便”的情景
由“电池盒带来方便”从而提出制作电池盒的项目任务
2.探究学习。
教师:观察电池,说出它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标志。
教师:说说电池上所标的“1.5V”是什么意思?
继续演示让灯泡亮起来的实验:比较一节电池供电与两节电池首尾相连供电时灯的亮度,引导学生悟出“电池组合能提高电压”的道理。
教师:PPT呈现“提示与建议”中的图7―2和和图7—3,说明两节电池如何放置以及连接关系。
3.制作实施
(1)设计指导,见“提示与建议”中的图7―4和图7―5
确定采用图7―4的简化结构。
指导学生测量盒子底板尺寸。
(2)进行制作。
确定盒子各个壁板的尺寸,在木板上根据尺寸画出裁切线。
根据裁切线裁切盒子的壁板。
教师提示学生调整相关制作工序:①根据尺寸裁切壁板(教材中步骤①)②制作螺旋簧触点(教材中步骤④)③粘合盒子并打磨(教材中步骤②和③)。
4.交流评议。
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推荐制作较好的作品。师生一起对推荐的作品进行检验。
5.拓展创新。
学生讨论电池的放置方式,尝试画出不同放置方式的草图。
小组进行交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