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南京市雨花台区雄风路69号
单位 南京市板桥小学
南京市板桥小学 潘来强
阳光,公平、温暖地照耀每个儿童,体育让每个儿童健康、快乐,“阳光下的体育”图景最美。101岁的板小,一直有个梦想,成为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多年来,我们追求“健康第一”,我们探寻“教体结合”,我坚持 “一精多品”,让板小所有的孩子都“快乐健体”,“灵动成长”。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们创建“阳光体育学校”的条件储备、模式建立、成果推进等。
一、体育常规:承办载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
多年来,板小将“阳光体育”当作办学内涵提升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建阳光体育学校当作学校办学特色品牌形成的重要抓手,列入学校发展的目标计划。校长室高度重视,教导处、体育组主要推动,全体师生参与。“鼓舞·灵动”是板小百年来办学理念的精髓。2014年前,板小一直践行“灵动教育”,“腰鼓”敲响了百年板小加快发展的号角,2014年校庆展示了“百年积淀再铸辉煌,灵动教育写就华章”。十三五板小又将“举一面鼓舞的旗,推一场灵动的波”,因为我们将重点抓好“基于体艺整合的“鼓舞”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并以此带动学校的跨越发展。以腰鼓为主打的阳光体育与板小的发展相融共进,“一精多品”的阳光体育已成为促进板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平台。
而我校千人腰鼓+千人拉丁舞+冬锻三项+各人喜欢的其他体育项目的这种“一精多品”的阳光体育模式,是基于学校传统的,是源于学校文化的,是承载办学理念的,是学校特色支持的。于是,“阳光体育”的践行,可以一个声音喊到底,人人参与,无处不在。
首先,我校的阳光体育的硬件建设步伐空前加快。学校保障经费投入,建设了达标的体育训练活动场地,配备了应有的设施设备。配备了专职教师6名(聘用2名),兼职教师3名,满足学校体育课教学的需要,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能充分调动全体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学校安排的业务培训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
举两个例子以表我们硬件建设的用力和精心:例1,学校绩效方案里,考虑体育教师户外工作,课时按1:1.1计算,对校运会和组织参加区运会,均有较大幅度的专项奖励。例2,学校的体育设施不但建设达标,保障了教学和锻炼需要,还以“鼓韵励志”为主题,与我们的精品体育项目相呼应。运动场树起大型广告字:“打起腰鼓唱起歌,阳光体育欢乐多”;运动馆也同时建设成为腰鼓活动中心;大课间开始了,同学们从鼓形的用品柜中取出体育用品,尽情演绎着“快乐健体”。
其次,我校的阳光体育常规活动有效开展。我们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校运动会,常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展示活动,尤其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冬季体育锻炼活动,成果丰硕。按照季节化、特色化、多样化的要求,每天上午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这是我们的三套方案,确保了锻炼的时间和效果。(略)
再次,我们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规定进行组织测试、上报、公示,且按照要求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和集体评优挂钩。今年,合格率达95%以上,优良率达40%以上。
二、一精+多品:完善“教体结合”,推进“快乐健体”。
前面已论述过我校“一精多品”的阳光体育模式,这个模式完善了“教体结合”,推动着全体板小孩子“快乐健体”。
首先汇报腰鼓精品特色项目。腰鼓是一种古老的体育舞蹈,也是民间体育的一朵奇葩。
板桥小学是我区办学历史最久的学校,历经百年沧桑。 “鼓舞、 灵动”是板小百年传承的办学理念之精髓,与板小的“鼓舞”一脉相承的“腰鼓特色舞蹈”应运而生。它也是板小灵动课程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从积淀中走来。板小的“腰鼓特色”来源于板小的历史积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板小师生就组建“江教剧社”,打着腰鼓迎接新中国。“腰鼓特色”也深深植根于板小的地域文化。板小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孩子,“腰鼓”这种散发着农村土地气息的民间艺术,很适合板小孩子学习。在板小,“腰鼓”有着广阔而坚实的发展根基。
在历史中成长。上世纪80年代起,学校确立了“打中华腰鼓,承民族文化,养高尚品德,练强健体魄,做时代新人”的特色品牌创建思路。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了“腰鼓”育人功能的开掘,将“腰鼓”演绎成“体育和艺术教育”。“腰鼓教育”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孩子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打鼓,养德、增智、健体”在板小蔚然成风。
在腰鼓体育舞蹈的实践中,板小的孩子在成长为“一个积极实践的志愿者,一个主动学习的学生、一个身体健康的小朋友,一个热爱劳动的小帮手”的同时,还要成长为“一个一技之长的腰鼓手”。而“腰鼓手”的角色,更特别关注着学生的体质的增强、个性特长的发展。在学习“腰鼓舞”的历程中,我们板小的孩子正变得“外显灵气,内藏灵秀、思维灵活、身手灵敏。”
以上论述,也不难看出“教育”和“健体”是板小腰鼓舞的核心关键词,借此我们也在汇报,板小腰鼓舞的来龙去脉,以及不变的理念和坚守。
接下来,汇报我们其他的品牌项目:腰鼓是民俗体育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魅力滋养着板小孩子。我们说:“打腰鼓的孩子最可爱”。但我时常站上主席台观察打鼓的孩子,真心话,不是个个灵性十足,不是笑容满面的。我们分析腰鼓特色大课间,为什么还不能让孩子快乐的原因:也许千人一鼓显出千篇一律的单调,也许民俗文化的腰鼓已在部分现代孩子的心中失去生命力。于是,孩子们不可能,我们也不能要求孩子们一直、全部喜欢我们的安排。在“现代、经典、创新”的指导思想下,板小的孩子们又学会了一项体艺技能——拉丁舞。这样,千人腰鼓这个民俗技艺又牵手了现代的拉丁舞,我们又推出“经典”,“千人一鼓”和“千人一舞”促进了孩子的快乐锻炼和成长。
这样还是不够的,假如孩子们既不喜欢民俗的腰鼓,又不喜欢现代的洋舞蹈,怎么办?体育组的老师们,会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每个班级前面的红色的鼓形的柜子里就装着孩子们喜欢的各种体育锻炼用品,定期轮换,大课间、课间孩子们自由选择,欢声笑语与整齐划一的千人鼓舞和拉丁操总是相得益彰,尽情书写“阳光体育欢乐多”。
冬季来临,孩子们更喜欢“冬锻三项”,在体育组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此项活动在我校深入开展,仅从获奖情况就可看出此项目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连续8年区一等奖。更可预料他给孩子们的锻炼效果是那样高效,参与面又是那样的广阔。
三、普及上提高:确保健康第一,促进灵动成长。
通过特色项目的“普及、提高相结合”,实现“教体结合”的多项教育目标,是我们十分宝贵的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健康第一,促进灵动成长”。以腰鼓为例:
普及方面,我们延展,拓广度。
我们抓腰鼓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健康”和“教育”,最终目标是全体学生的素养提升。抓好“普及”,我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全校利用地方课时开设“腰鼓课”,使用“重教育、重本校、重差异、重自主”的自编校本教材;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全体都有的校本活动,“千人腰鼓齐奏”、“千人鼓槌体操”独树一帜;“腰鼓大课间”,既有“千人一鼓”,又有百花齐放,各班级的自创腰鼓游戏更是千姿百态;全员腰鼓学习创新展示,成为了每年腰鼓节重头戏;体育节里的“鼓林大会”又特别强调全员基本功的训练考核;我们十分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富有成效。
普及的工作也需要创新,让创新给更多的孩子带来锻炼的乐趣和素养提升。例如,今年我们探索形成了与学校集体活动互补的“各年级主题活动方案”,每一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成立特色表演队伍,循序渐进地、各具特色地快乐学习和锻炼。如下表:
与艺术教育类别融合侧重 | 年级 | 普 及 与提 高 训 练 项 目 |
民俗 | 一 | 欢迎腰鼓 |
体育 | 二 | 腰鼓体操 |
体育、音乐 | 三 | 广场表演 |
舞台艺术 | 四 | 腰鼓舞蹈 |
民俗、打击乐 | 五 | 民俗腰鼓与现代鼓艺 |
各类艺术融合 | 六 | 各类表演的融合与创新 |
备注:1。 锻炼身体是永久的主题,也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2.以上是各年级的普及提高,与学校层面的千人腰鼓、千人鼓槌体操、百人表演队等校极活动相辅相成,相容相通。
|
提高方面,我们创新,拔高度。
“腰鼓舞”源于民族传承,来自异乡流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加精彩动人,才能让现代孩子积极参与,打鼓健体,受到教育。今年我们又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让活动目标更加贴近儿童需要;展演的方式更为儿童喜闻乐见;活动的过程更追求儿童积极参与。
在人人会打的基础上,各年级开办了兴趣班,学校还成立了腰鼓表演队。这支表演队的“百人广场表演”已成为了叫得响的品牌。他们的表演充分展示了板小孩子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表演充分展示板小学生对各种腰鼓击打基本技能和“绝活”的娴熟掌握;他们的表演展示出板小教师、板小孩子对腰鼓艺术的深刻理解;他们的表演充分展示了板小孩子对腰鼓表演的创新,许多新的花样鼓点和表演形式如雨后春笋:队形变化、歌曲伴奏、鼓舞相称,南北融合、师生同台……每一次表演都让孩子们受到深入浅出的品德教育和活力四射的身体锻炼。
我们表演真可谓多姿多彩,亮点频现,于是我们展演舞台宽广,平台众多:第二十九届运动会上初次亮相,被誉为“金陵第一鼓”。2009年12月18日,南京市校本课程观摩展示会在我校隆重举行。省教研员孟文砚、教研室汪笑梅书记等专家领导高度赞扬腰鼓在我校的普及和孩子们的出色表演。2010年 5月31日南京市“庆六一、迎青奥”大型校本课程展示活动中,我校的腰鼓队再次登台开场,博得重彩。2012年迎青奥1000天庆祝活动、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幕式。2013年南京少儿春晚的舞台我校腰鼓队均作了精彩的展示。这是我校小茉莉艺术团最近展演的节目《欢欣鼓舞》,一定会让娃娃腰鼓在灯光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扬子晚报》以“最壮观的击鼓——人人都是打鼓手”为题,褒扬我们的“千人齐奏”。南京电视台、省少儿频道、雨花有线电视均专题报道过我校的腰鼓特色教育。《教师教育》《辅导员》《南京教育》等刊物登载过我校的腰鼓教育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腰鼓舞蹈博大精深,教育者必须开展深入的行动研究,科研参与必不可少。腰鼓教育之所以成为板小教育的名片,科研参与功不可没。我们集体深入研究板小历史和板桥地域文化确定发展方向;《新课程理念下,腰鼓的校本开发研究》等个人课题推动拓展和探索;为进一步丰富内涵,强化教育功效,十二五市级课题定为《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腰鼓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有众多的个人课题参与腰鼓舞蹈教学和锻炼的实践研究。可以骄傲,科研参与下的腰鼓,成为了促进板小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艺术素养提升的“绝活”,成为了具有板小特点的“拳头产品”,成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成为了学校发展的永久动力。可以断言,腰鼓特色教育一定会在板桥小学自己的土地上长成大树。
其实,我们的其他品牌活动也是紧抓“普及提高”,落实“健康第一”,促进“快乐健体”的。不再赘述。
正因为这样,我校阳光体育成果丰硕:我校是江苏省“冬锻三项先进学校”,是南京市“优秀乡村少年宫”、“民俗艺术活动中心”、 “科技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新课改体育试点学校”,“民间体育进校园实验学校”等,还曾获区“腰鼓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突出贡献奖”、“南京市体育道德风尚奖”等。
即使“阳光体育学校”铜牌上墙,绝不是建设的句号,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硬件配置,营造教体氛围,创新活动形式,强化锻炼效果。阳光体育一定会呈现出“春风一起,新花万枝”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