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一线论文>>阅览文章

慢等“三”分钟,科学实验更精彩

作者: 徐光才 发布时间: 2018/10/25 8:31:54

袁腾蛟

内容梗概:

科学课因为一周只有2节课,内容多,特别是老师指导实验,总是赶着、急着让所有实验组完成,并获得正确的结论。节奏太快,使得学生只能理解“仅仅如此”,不能理解“为何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交流,实验,思考,总结,归纳,主动参与课堂,即教师需要“慢慢等待”,也许只要三分钟。

关键词:

实验准备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汇报

正文:

科学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核心课程,和语文数学一样,具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它是一门活动性质的课程,要求学生探索研究。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注定不能一味的灌输式的“教”,而应鼓励学生探究式的“学”。

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交流,实验,思考,总结,归纳,主动参与课堂,即教师需要“慢慢等待”。

一、“慢”在实验准备

英国的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登高的人,开头时必须慢慢地走。科学课上,教师应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为科学课“慢”下来埋好伏笔。教师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必然会占据较多的课外时间乃至私人时间,导致很多老师马马虎虎准备实验器材,甚至不愿意上实验课。

一般来说,教师精心准备实验器材有两个前提,第一是教师必须做好实验的前置。第二是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这两种前提都满足了,课前精心准备实验就会为课堂实验锦上添花。

以《电磁铁》一课的教学为例。

在精心准备实验器材时,教师必须做好实验的前置,即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掌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框架,理解电磁铁和电路、导体、绝缘体、磁铁的关系;了解电磁铁的发展史;了解在人类是如何运用电磁铁的原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这些问题表面上和实验关系不大,但是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课堂教学中将会从容应对,底气十足,对实验教学更有把握。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运用“假设与收集”、“控制变量”的方法完成科学探究;归纳和概括出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第一个难点是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二个难点是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准备实验器材。在准备实验器材时候,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铁钉是准备生铁钉还是熟铁钉,还是都准备?

思考二:电池是选用5号电池还是1号电池?

思考三:通电时间长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基于这些思考,我在准备实验器材的时候才会更加专注,对课堂的把握更加

胸有成竹。实验准备的“慢”,就像是对玫瑰的精心呵护。

二、“慢”在实验设计

科学课上,很多教师喜欢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模仿做分组实验,无可厚非,这样的教学流程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达到人人动手操作实验的目的。但是,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了吗?这样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了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教师应多给学生完善实验设计的时间,为科学课“慢”下来做铺垫。

小学科学实验室设计部分是实验的关键,是学生思维、交流的产物,对实验成败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时间,以时间换取学生思维的碰撞,以时间换取学生实验设计的兴趣。面对学生的浅层次理解,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慢”下课堂节奏,再以《电磁铁》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用三个设计让学生思考,等待学生自己去自我设计实验。

设计一:你们能向老师一样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素材做一个电磁铁吗?比一比谁的电磁铁吸的回形针多。

设计二:通过比较,说一说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你想通过怎样的实验设计去验证?

设计三:你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一张实验记录单吗?同时用实验验证吗?

通过这样的三个问题,学生仔细研究电磁铁,加深了对电磁铁认识。当然,每一个设计的解决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动手操作,相互启发,最终才能得出答案,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只有等待才能解决问题。

实验设计的“慢”,就像是美丽的玫瑰在慢慢生长。

三、“慢”在实验过程

目前,我国的学校都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单位的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60人不等,这样就会出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出现两极分化,中等生偏多。科学实验中,优等生对实验的操作和理解都比较快,但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反应会慢一拍,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这两类学生,让给实验多操作一会儿,实现科学课“慢”下来,但有节奏。

以《摆》的一课的教学为例。

学生在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时,将班级以六人一小组,分成8个实验组(编号1-8号)。实验过程中,2号、3号和6号实验组速度较快,并且完成的质量较高,研究发现这三个实验组中优秀生占的比例较高。如果科学课一直这样发展,只会让优秀者更优秀,一般者更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多的时间让给中等生和学困生,鼓励他们耐心操作,积极思考,填好实验表格,并现场指导。同时,鼓励优等生帮助实验困难的小组。尽量让平时没有操作的同学多操作,实验做的少的同学多做实验,做到人人参与实验,每人都能有所发展。

教师对待科学实验不应急于求成,应将更多的实验时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也许有些学生的实验方法有所欠缺,实验结果并不正确,但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必有所得。

实验过程的“慢”,就像是在等待玫瑰花开。

四、“慢”在实验汇报

学生通过实验,必然有所收获。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教师碍于时间的限制,实验汇报都是让一些优秀的有把握的学生汇报。这些学生的汇报比较完整,也能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但是这样的课堂仅仅是为他们而设计的,这样的课堂必然会华而不实,波澜不惊,学生自然会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应让更多的学生汇报,科学课虽“慢”,但全员都有收获。

再以《摆》的一课的教学为例。

汇报过程中,教师特意让一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汇报,他仅仅是把实验的数据重复了一遍,这样的汇报是表明“仅仅如此”,但是,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愿意汇报“为何如此”。面对这样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慢”等“三”分钟,更多地关注“仅仅如此”这样的汇报。

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两个问题引导。

问题一:当摆线的角度不同,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二:通过数据的反应,你能得出什么样结论。(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问题思考,使中等生和学困生都能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仅仅扮演的是引导者,学生是汇报的主角。

假如教师想加快教学的进度,可以采取“为何如此”这样的汇报,但是这样的汇报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更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参与和体验。

实验汇报虽然“慢”,但是“慢”的有所值,就像玫瑰,慢慢地,越开越美丽。

科学实验的“慢”就是教师等待学生花开的过程,教师需要有耐心,为学生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将更多的时间让给一般的学生。慢等“三”分钟,科学实验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实验教科书》

3、《小学实验教学》

4、《科学教学大纲》

5.小学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pep.com.cn/xxkx/

6、小学科学网

http://www.xxkx.cn/article/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