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南京市雨花台区雄风路69号
单位 南京市板桥小学
板小2010—2011学年(下)教科研
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教科研工作“围绕课题研究落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
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在市区教研室工作计划精神的指导下,在校长室教导处的领导下,结合我校教科研工作实际,围绕课题改革实验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科研层次。进一步强化教科研工作的服务意识,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学校主动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㈠、抓紧课题“十二五”研究的前期申报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在完成各项论文、案例、其他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灵动教育”和“合作学习”成果确定“十二五”课题,制定研究计划,争取省级申报立项。
㈡、抓好常规工作,提供发展平台
1、科研与务实相随
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继续抓好已立项的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做好有关评估的准备工作,明确后续研究方向。对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引导,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引领教师开展切实可行的行动研究,尤其是“教育叙事行动研究”。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密切关注教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一些带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力争取得显著成果。
2、科研与学习并存
构建学习型组织: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本学期,教科室将积极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重点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思考和讨论。
教育沙龙:以教育沙龙为抓手,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观念更新和方法转变,鼓励每一位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员,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营造书香校园。组织教师阅读,开展相关读书研讨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动员学生父母参与读书活动。在读书的基础上,组织校园文学社团活动。
3、科研与课堂接轨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真正做到科研与课堂接轨,向科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除积极参加双周的校级教研活动,又扎实开展好单周的课题研讨活动。
4、科研与校园文化相伴
我校的“腰鼓”文化与“志愿者”文化建设已初见端倪,教育科研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完善,提供理论支撑,收集和丰实实践研究过程资料,使板小教育特色更为彰显。
5、形成具有板小特色的教科研发展之路
板小的教育科研特色是在务实的基础上,强化阵地建设。我校的“水”系列教科研文集的编撰得到了本校教师的认可,也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本学期,我们仍将继续编好教科研月刊《溪流》等系列刊物,通过这一阵地,充分发挥教师们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
㈢、参加各项评比,促进教师发展
1.积极参加教育沙龙主题活动评比
教育沙龙活动的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的交流和分享成功的经验,我校将把教育沙龙纳入校本培训计划,切实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精心选择主题,组织教师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沙龙活动。
2.积极参加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由此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积极参加好其他学术评选活动。
教育就是服务,研训也是服务。为更好的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舞台。
各月工作
二月份:
1. 组织学校各课题负责人在开学第一周内商讨本学期课题计划。
2. 召开课题负责人会议,部署本学期教科研计划。
3.准备申报省级规划课题(初定为“腰鼓教育”)
4.准备申报“南京市优秀教科室”相关材料。
三月份:
1.完成《溪流》第18期。
2.《建设特色的“灵动课堂”的实践研究》(暂定)课题组研讨。完成课题申报方案初稿,邀请市区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日期待定)
3.准备板小第四期个人课题结题报告集的编订。
4.准备2010“溪流”月刊合集编订。
四月份:
1.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加省级论文、教案评选。推荐教师论文刊物发表。
2.完成《溪流》第19期。
3.教科研沙龙活动。
五月份:
1.课题组研讨:确定课题正式申报名称,通过课题方案,进行申报。
2.完成《溪流》19期。
3.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论文评比。
4.召开课题沙龙,各课题组汇报研究进度。
六月份:
1.组织各课题组进行本学期总结工作,同时督促做好各课题资料收集工作。
2.结合区教科研工作,做好学校教科研总结工作。
备注:区级教科研活动另外安排。校内各项活动如需教科研参与,另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