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一线论文>>阅览文章

倾听鼓声,呵护心灵

作者: 徐光才 发布时间: 2018/10/16 8:28:00

南京市板桥小学 魏晶晶

[内容摘要]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名班主任,爱学生是贯穿工作的核心。除此以外重要的是要信任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鼓励学生,呵护学生倾听鼓声,呵护心灵针对班级中个别同学出现的封闭自己,似乎脱离了班级的问题,我将观察他的言行举止,结合他的父母和同班同学以及以前的班主任提供的信息,走进他们喜欢参加的腰鼓队,去倾听他们的鼓声,欣赏和鼓励他们的表演,这“鼓声”就可以成为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可可以尝试了解其内心世界,呵护他内心积极向上的“心灵”,并与同学们一起鼓励并帮助其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循序渐进,使其在意识和情感上回归班集体,最终使其跳出被孤立的恶性循环。

[关键词]

鼓声 心声 倾听 鼓励

〖背景〗:

新接手一个班级,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看到班上那个每一个孩子充满稚气的模样,心头总是莫名的激动。开学时,在组织孩子们的自我介绍过程中,由于我对每一个孩子都加以一到两句幽默的褒奖,例如,你调皮的脸蛋漂亮,左边写着“智”,右边写着“慧”;看你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你是班级中文明有礼的“代言人;早就听说你就是班上的飞毛腿等等(对孩子的褒奖的方向,大部分是从其前任班主任了解到的孩子过去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有的运动能力强,有的朗读出色,有的特别有礼貌)。被夸奖的孩子不禁喜笑颜开,几乎每一个自我介绍的同学也得获得了台下的一片掌声,但唯独一位名为许恬琪”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时候,台下居然有个别同学露出奇怪的神情,当这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包括“看书”时,台下哄堂大笑。在原先的了解材料上看,我只知道该生自由散漫,爱搞笑,学习成绩倒数第一等等

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朋友的时候(提倡做“诤友”,要求不可只介绍“优点”而回避“缺点”,对于被介绍的对象,所有方面其他同学均可补充,但不得重复),大部分孩子都跃跃欲试,这一阶段十分顺利,我也在暗暗记录学生们心目中班级里的朋友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说优缺点。“张同学是我们班的班长,不但自己热爱学习,还经常帮助别人,做同学们的小老师,还是个粗心大王;李同学虽然成绩在班上不是名列前茅,但是个热心肠。有同学遇到小麻烦,她都主动去帮助别人,看到班级里有小纸屑,总是能主动去捡……”当绝大部分人都被介绍完了之后,我发现班级名单中还是那名叫许恬琪”的同学,没有人介绍过,很显然,班级中没有一个学生是将其当做朋友的。

这时,他似乎注意到了我的眼神,本来一副十分调皮的表情迅速的收拢起来,低下头去,手不停的在挠着耳朵,我惊讶于这个孩子的敏感。也就几秒钟的时间,其他孩子也注意到了我目光集中的方向,一瞬间,全班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他抬头环顾,一声不响的站了起来,头再次垂了下来,我看不见他的眼睛,但手指抠着课桌的侧面,胸前的红领巾有些歪,校服显然已经很多天没换过了。班上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正在嘀咕着什么,有的小声问他刚刚在干嘛了,胆子大些的甚至笑着说:“他还能干嘛啊!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发呆。”此时的许恬琪见我没说话,抬头愣愣地看了看我,又低下头去,继续观察他的课桌。其他同学更加热烈的猜测他刚刚又犯了什么错了,并没有人关心我究竟为什么看着他,而是一齐直接将矛头指向许恬琪

我没有说话,我看见许恬琪就这么站着,我想他也跟我一样,总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吧,但也没有询问原因,就这么自己站了起来,说不上可怜,我看到的是种自卑,因为他的行为似乎并没有想要知道或者寻求什么。我走近他,大大的眼睛不停的眨着,鼻尖冒出细细的汗珠,圆圆的脑袋抬起来又看了我一眼,我从他的眼神里读不出任何内容,没有疑惑、抱怨、不安,挑了挑眉毛,又底下头去,原本抠着课桌边缘的小手攒成一团,也不知在搓着什么。

最终,我还是打破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无言对话。轻声问道,“你叫许恬琪吧!你好,我是你的新班主任,我听说你的腰鼓打得不错,在全校表演的时候还领头呢!希望以后我们能在一起共同快乐的学习,好不好啊?”“嗯,好。”他再次抬起头,露出微微的喜悦的神情回答我,这次我只能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他对我的印象不算坏。“你是想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吗?”我尝试着与之交流,他摇摇头,我并没有追问他为什么站起来,而是请他坐下,“你要记住刚刚答应我的话啊!”我友好的尝试伸出橄榄枝,他点点头,眼睛又继续观察课桌了。

〖实践〗:

通过其他同学,我终于了解到一系列关于这个孩子表现的相关情况:他几乎任何一门功课都不及格,作业的完成情况更不用说了,尤其是语、数、外基础更差;他也在课堂上时常做小动作、发呆,但从不打扰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他三年级的时候,“拿”过二十多位左右同学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是文具,但绝大多数都已经归还;他曾经夜不归家,居然在一处工地过夜……听着一条条对他过往“劣迹”咬牙切齿的控诉,我沉默了。我的沉默不是因为他的种种“劣迹”,他们所述的事件我早已耳闻,我的沉默来自于孩子们对他的态度,至少在心理上,同学们早已抛弃了他,放弃了曾经与自己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的伙伴、朋友。没有人愿意朝他伸出橄榄枝,或者是先前伸出的早已干枯或者直接被折断。

就像是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小世界中的孩子,周围的一切都熟悉,似乎于自己无关,不被信任、不被认可、不被接受。是一个被抛弃、被放弃的孩子。

我很难受,因为自己年幼的时候也有消极学习的时候,虽然程度差别较大,但是此时同学们对于他的目光,我是熟悉的。现代教育体制下,这些成绩优秀的“优秀学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差生”只有一种单一的价值评价标准,在向我“介绍”许恬琪的所有罪状时也是将学习成绩差放在首位。所以,此刻我很难受,为许恬琪难受,为成千上万的许恬琪难受。难受是不会产生价值的,于是,我决定很有必要与之展开深入的交流

我就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和他交换了意见,他向我表达了自己希望多交一些朋友的愿望,特别开心的是我会表扬他腰鼓方面的突出表现。说到腰鼓,我特别在平常他训练时去看看,当着所有人的面夸奖他腰鼓打的好,跟所有人配合的很好。不愧是腰鼓队的领头羊。

他先是很紧张我去找他,生怕挨批评。而后听到的是我赞赏,能清晰的感觉到他的开心和兴奋。他的眼神清澈,回答时总喜欢抓后脑勺,答案总是让人很满意。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发现他是一个反应极快的孩子,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让人满意的答案,却不管这个答案是否真实。更确切点说,不愧是一个撒谎的高手。例如,在聊到平时作业情况时,他一直强调自己是按时完成的,一旦我提到已经从前班主任了解过情况,他又改口说写了其中一部分,很多时候会忘了。在我的“迂回战术”下,对其动之以情,以朋友的方式获得其信任,最终才交代自己不写作业的原因——不想写,能赖就赖。在这一过程中,从他的表情里没看出丝毫愧疚,似乎很坦然,或者说是麻木。而我,出乎意料的对他真实答案没有一点批评,反而感谢他的坦然。

最后,我将事先沟通好的几个班委叫到办公室,问他们有没有将许恬琪当朋友,他们都按照我的要求,当着许恬琪的面表示都曾经将三年级时那个聪明的许恬琪当朋友。他似乎陷入了回忆,脸上挂起了久违的笑容。

“你看!”我拍着他的头说:“看来你以前人缘挺好啊,怎么感觉跟现在比就像说的两个人啊?”

他咬了咬手指,这是他开心时的标志性动作。面对作为班主任的我,听到对自己过去的肯定,他又有了振奋的动力。而后的几天,我发现许恬琪开始做作业了,态度变化很大,进步明显。在后来的班会课上,我对大家说,许恬琪有话想对大家说。他犹豫了片刻才站起来,说:“我想好好学习,请大家能帮助我。”我赞许地朝笑了笑。

但是看到台下一小部分调皮的学生满脸不信任的样子,还在嘀咕着什么,看来长期形成的负面印象没有特效药啊。

“朋友是一个神圣的词,但是每一个人对这个词的理解都不完全一样,老师认为,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说自己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而是自己能给予朋友什么。‘相互帮助’人人都知道,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在做呢?问一问自己,你给了你的朋友们什么?面对想要进步的许恬琪,有没有人愿意为这一位聪明但有一些懒惰的同学付出一些什么呢?记住,‘给’永远比‘拿’愉快啊!”这时老师要尽可能的鼓励其他同学向许恬琪张开双臂。一个、两个,小手渐渐多了起来。许恬琪又开始开心的咬着手指了。但我知道,这仅仅是孩子们在创造出来的氛围中一时的激情而已。

之后,我又找到许恬琪,告诉他班级中有那么多同学想要和你做朋友,想要帮助你。作为他们的朋友,你又能如何去帮助他们呢?如果你还不认真努力,就不会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想一想,只有“拿”,没有“给”的日子是多痛苦,那样还对得起你的朋友们吗?

他猛的点头,看得出他是下了决心。

随后的日子里,他开始积极主动向别人请教,同班级中其他孩子一同玩耍。我知道:他终于回来了。同时自己也多了一种成就感。

反观整个事件,由于这个孩子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受到父亲的惩罚、老师的批评不少,渐渐的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几乎任何作业他都不想完成。上学对他来说只是提供了一个人多好玩的地方。同学也不喜欢他,不管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一旦没人管,就自己跟自己玩。当我联系其家长,想要告诉他们许恬琪有进步时,他的父亲却直接抢过话来就问是不是许恬琪在学校又惹什么事了,并表示等许恬琪回去就教训他。我告诉家长孩子最近有了进步时,从话语中都能听出他对事实的不信任,或者是不在意。我建议他们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多为集体做贡献,他们也只是言语上的敷衍,并没问实质上的操作手段。这让我认识到许恬琪的问题可能来自于家庭。我主动提了一个建议,希望其将教育方式变打骂为褒奖,给与孩子以看得见的短息期望,对于许恬琪的一丝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果还有老毛病没改,也要循序渐进的感化与引导,小心呵护那颗燃气希望的心。

之后,我仍旧常常找许恬琪谈话,虽然还是经常犯老毛病,但每次都能诚恳的向我保证努力克制自己,想改变自己,想为班级、为班级里的朋友们付出一些什么。在一次校级的集体舞比赛中,本来只会拖后腿的他居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其他同学的水平,为班级获得一等奖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我不是以一位权威的教师,而是一个倾听者的身份沟通。我充分肯定了许恬琪的本质,从他擅长的腰鼓入手,倾听鼓声,能发现他希望表现自己,展示优秀自己的小愿望。立即表杨他做的好的地方,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信任和期望,从而让他乐于将我当朋友,向我敞开心扉,我也小心呵护他的心声。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他生活在一个粗暴式教育的对自身持否定态度的家庭,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在叛逆期之前,容易失去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我认为这个孩子的生活中是因为缺少鼓励和信任,由于信心的缺失和学习的下降,在学校里也开始被否定,渐渐的被孤立起来。所以,一方面,我建议家长能多一些鼓励和理解;另一方面,我希望他能在一个集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信心和友谊。

一个被边缘化的孩子,就应该倾听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给予信任,培养其信心,鼓励唤醒其内在动力,使之明确方面,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