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工作>>阅览文章

“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汇报 (五)

作者: 徐光才 发布时间: 2014/10/29 15:38:51

突破合作的瓶颈,使合作真正有效

主持引语:

合作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来进行教学,它是以一定量的学习时间作保证的。伴随着合作学习的,是学生间发展的不平衡,有高速高效地进行思考交流,获得较大收获的学生,也必然存在低速低效的甚至滥竽充数的的学生。而且,不同学生思考的时间长短、效能高低也不同,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开展合作的同时,必然要浪费班级整体的部分时间。所以,相对于以往的一些教学手段而言,合作学习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

如何避免或最大限度的减小这种高耗低效呢?我们认为,应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而避免单一的单纯的使用合作学习。下面请我校于佳老师来详细给大家介绍我们的经验。

发言: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它有自己的使用方式和适用范围,绝对不是万试万灵的灵丹妙药。指望靠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学习的一切困难是不可能的,合作学习必须与其他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才能更为有效。例如叙述性知识的传授,应当以教师讲解为主;一看既明的知识、一用就会的技能,学生自学即可;过于深奥、抽象的概念,可以采用演示、试验的方式……什么情况下使用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呢?通过试验,我们认为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合作学习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

其一,所传授的知识存在多面性时,合作学习会促进学生发散性思考。

生活中长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有时候,知识是可以多面的,可以被多种解读。例如《落花生》中对苹果石榴等的评价,是高高的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还是向人们奉献出丰收的果实?这两种理解本身就是可以的。《蒲公英》中飞向沙漠和海洋的两种结局是批评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表扬勇于探索的精神,也都闪烁着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果能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予以揭示,并产生碰撞的话,无疑会对课文产生创造性的解读,使课堂产生生命的活力。

其二,所传授的知识存在多层次性时,合作学习能更广泛的调动所有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有时候,知识还会呈现出多层次性。例如在《美丽的丹顶鹤》教学时,有的学生体会到丹顶鹤的样子美,有的学生还体会到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有的还为我们演唱了相关歌曲,提醒我们丹顶鹤是国家保护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这些解读都是准确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使这些解读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合作学习的成果。多层次性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理解感悟的切入点,都能有所收获,通过交流合作,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所传授的知识存在强拓展性时,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地方需要适度的拓展。例如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绝大多数都是要求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实践运用的,运用合作的方式构成情景进行表演,会使学生的体会更为深刻。还有的课文中常有分角色表演,展开联想进行思考写作等训练,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汇集和交流互补,能丰富学生的体验。

其四、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花较多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合作学习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有效的在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对重难点的知识有更深的体会,这是多少时间也值得去花的。这样的合作学习也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那么,怎样评价学生合作的效能呢?我们通过尝试,制定了以下几个标准,仅供参考。

①、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完成情况。在课前,我们为合作学习制定了怎样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否完成?这是我们评价合作效能的首要条件。我们坚决反对无目的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我们必须对合作学习情况作出预估,对合作的成果作出预判。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应该准备好自己的合理引导,以使学生信服。只有制定了合理的目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合作的有效与高效。

②、合作学习的参与面。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通过相互的交流促进学生的理解。如果不能保证全员的参与(至少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那么合作学习就是低效的。只有少数高层次学生参与的学习不能称之为合作学习,由少数学生主导的合作学习也是低效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小组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组多人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学生包办小组中的所有工作,从发言、记录到整理、汇报。这样的合作学习实际上还不如不合作,它用单个个体的思想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想,埋没了大多数学生思维,甚至培养了大多数学生的惰性,并将逐渐消耗掉好学生合作的热情。所以,教师在确定合作的目标是,应尽量考虑到多层次学生的需求,使绝大多数同学有话好说,有情可思,有感可抒,甚至还应当向中等偏下的学生倾斜,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进行起有效的合作来。

③、对合作成果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学生的合作必须得到教师公正的,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合作是需要动力的,而恰当的评价能使合作得以继续。在合作的评价中,我们尤其提倡鼓励性的评价。

④、合作不排斥竞争,而且应鼓励个体之间的竞争。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的活动以合作为主,但是个体竞争(小组合作则有组际的竞争)不可避免。在合作的过程中,充满竞争性的课堂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好胜心理,抓住时机,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在课堂上,应常常组织学生自由组合成各个小组,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小组对抗赛”,在小组对抗中表现优异的个人,也应及时予以表扬;班级合作过程中,更应当对有见地的、有创造性的发言予以大力的表扬。通过这种合作与竞争,使学生学会合作,也能够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和个性,在轻松的、无压力的气氛中,对伙伴进行评价,对课文加深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及时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又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友谊和了解,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主持结语:

合作学习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教学的一扇门,让我们看的更广阔、更深远。以合作学习为契机,十年磨一剑,不仅提高了板桥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升了地区知名度,使板小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逐渐成为地区名校。虽然我们的合作学习研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亟待改善之处,但是我们有信心在课堂教学研究之路上渐行渐远。

最后,还是用一首诗来结束我们的课题汇报:

探航教海何可恃?我有扬帆天地心。

长风破浪出沧海,合作探究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