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南京市雨花台区雄风路69号
单位 南京市板桥小学
假期拜读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说到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在书中第三十三条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条建议中有这么一段话“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的明智的。”确实,作为年轻人经常会探寻“什么是幸福”、“应该怎样生活”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在我们年纪尚轻的时候到底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年轻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是困扰当下很多教师的问题。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已经给出我们答案了,即“教育的明智”,我们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积累一个作为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关于怎样生活?怎样成为学生的榜样?怎样把阳光播洒到孩子心田?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寻求答案。作者在书中给了个很好的建议,我想把它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是的,只有通过读书,我们的知识才会更加丰富,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这么做下去,十年后我们的教科书就会变得跟识字一样简单。我不知道教育到底有没有捷径,如果有,这应当就是每个教师通往教育技巧高峰的捷径之一吧。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在备课的。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才能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报纸、书刊中的事实中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从小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很大的联系。是的,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开学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上完课准备离开教室的时候,听到后排有个同学问“下节什么课啊”,然后前排靠课表的一个同学看了一下大声说道“英语”,接下来孩子的反应让我惊奇,有的站起来,有的手舞足蹈的,有的喊着“耶,上英语了。”哪怕是坐着没动的学生,他们欣喜的表情已经溢于言表了。当时我还没完全踏出教室的门,只是回头看了看他们,孩子有可能是怕我生气,有的吓得坐下来了,我淡淡地笑着说“没事,已经下课了,休息好准备上英语课吧”。其实我笑得也有些无奈,回头我也在反思自己,孩子是最天真的,如果英语课不是那么的有趣生动怎么会吸引那么多的孩子呢。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真的太多了,教师要有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技巧等等。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也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场竞赛。每一个老师都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酷爱这门学科。使教师有“自己的学生”。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哪怕考不及格,都不可怕,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是学生冷淡的态度。所以让我们一起去唤醒那些无动无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的意识吧,这样不论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的景象将不再是奇观。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建议“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应该思考,是什么促使部分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他们。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学生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学生从自己取得进步和学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让学生充满自信。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也是书中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建议。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文中仅粗略分析了两三条,现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们,相信这本书也一定为你们所喜爱。